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信息化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_信息化管理制度
tamoadmin 2024-08-13 人已围观
简介1.信息化管理4大问题如何解决?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意义?3.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对策5.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当前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财务管理、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等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化建设促使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发生相应的改变,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经营和控制,电
1.信息化管理4大问题如何解决?
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意义?
3.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5.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当前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财务管理、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等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化建设促使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发生相应的改变,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经营和控制,电子商务也成为进行全球贸易经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化也给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拟探讨信息化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为适应变化内部控制应进行的改变以及应该如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一、信息化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五部委对上市提出规范管理的明确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 (1)保障生产经营的效果与效率; (2)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堵塞内部管理漏洞,确保生产、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及依据; (3)使自觉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法令、法规,预防、控制内部的舞弊行为。 按照国际权威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内部控制包括5个要素: (1)控制环境 影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确保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评估 在市场日趋激烈竞争中,内部控制必须分析、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3)控制活动 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分离、监管、业务记录、接触控制和独立稽核。 (4)信息和沟通 必须保证员工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5)监督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信息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在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构建系统、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现代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法则,也是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二、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主要体现方面 一信息化应用增加了决策者的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优化、固化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 (1)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集、存储及整理方式,数据及时、准确、真实性大大提高,为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2)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沟通、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的集成性,内部控制由传统控制转向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主要体现在: (1)控制目标,由“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变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价值增值”; (2)控制内容,由“资金或资本会计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为“价值链系统及网络的多维控制”; (3)控制方式,由“只限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适时控制”变为“实时控制”; (4)控制信息,由“以货币价值量的控制”发展为“利用时间量、实物量和货币量的信息控制”; (5)控制属性,由静态控制拓展为动态控制,由局部控制转向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
2.2 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 (1)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信息化使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决策者全面、及时地掌握运营情况,为正确制定战略、分配和绩效评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信息化规范、固化了业务流程,系统控制降低了人员疏漏或舞弊的风险;同时信息存储高度集中,系统失灵、崩溃和数据窃取等风险增加,需建立良好的IT 治理机制,防范灾难和减少灾难发生时的损失。 (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①控制活动是根据业务流程的节点控制进行设置,业务控制对象是生产经营过程,对业务控制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②业务授权由信息系统完成,但授权过程不明显,控制的失效往往在发生损失后才被察觉。应关注、检查系统授权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③业务职责分离、监管及独立稽核仍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应建立规范的审批工作流程; ④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记录不再是书面的签章、编码、交叉索引等,而是通过登录密码、操作日志等技术手段进行业务记录,其有效性受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⑤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信息资产的接触控制,由于网络的远程接入性,应当通过防火墙、操作员权限设置、登录密码安全策略、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实现。 (4)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信息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利用完善的信息系统,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顺利履行其职责。当然,也要警惕信息过量及借助高速信息处理能力的问题。 (5)对监督的影响 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效果和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应当成为监督的重点。应运用CSA做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信息化应服从整体发展战略,要站在治理的高度,制定与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信息化战略,从战略、管理变革的角度,降低信息化风险。帮助管理层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和信息化整合为中心,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制定并执行推动发展的信息化战略。 3.2 加强信息系统控制及审计 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是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内部审计是信息系统控制最重要的执行者之一,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监督,保证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2)评价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的运营目标。 (3)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4)评价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这些保证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持续处理业务。 (5)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的业务目标。 (6)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3.3 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和固化 信息化系统,蕴含了先进管理思想,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冲突,从而使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人力管理 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管理是合理配置和开发的人力,以实现目标的管理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的管理。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人力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系统的操作。应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防止掌握重要信息的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损失。 3.5 重在执行 管理效率取决于管理流程的规范、业务流程的畅通以及信息上传下达的及时准确,内部控制、ISO9001、TQM等管理体系,无不强调的是过程控制,一切由数据说话。信息化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数据。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管理、保证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信息化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信息及时、准确,量化考核做到公正、客观,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下去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信息化应用,有效执行是关键。
信息化管理4大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条折叠
为了促进我省电子政务的发展,保障我省电子政务健康运行,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折叠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应遵循注重实效、促进发展、强化管理和积极防范的原则。
第三条折叠
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的决策,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省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负责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具体工作。各市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
第四条折叠
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信息产业厅、保密局、公安厅、科技厅组成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和工作规范,建立全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措施,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并于每年6月份书面报本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折叠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电子政务内网是政务部门的办公专网,连接包括省四套班子和省直各部门。电子政务内网信息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折叠
电子政务外网是的业务专网。全省建设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的、面向社会的专业业务系统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系统必须接入或建在电子政务外网上,并用电子政务外网上所要求的信息安全措施。
第七条折叠
电子政务外网必须与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逻辑隔离。全省统一管理电子政务外网的国际互联网出口。凡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不得擅自连接到国际互联网。在国际互联网上运行的网站,要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方可接入电子政务外网。
第八条折叠
在电子政务外网上建立统一的数字证书认证体系,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信任机制和授权管理机制。凡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系统必须用省电子政务认证中心发放的数字证书。各市可直接用省电子政务认证中心提供的数字证书注册服务,也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建立本市数字证书注册服务中心,负责本市范围内数字证书的登记注册。
第九条折叠
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管理单位负责本级电子政务外网的公共安全工作,建立信息网络安全责任制。要对所管理的本级外网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定期向主管部门通报网络安全状况信息,并向其网络用户单位提供安全预警服务。
第十条折叠
电子政务外网要建立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中心要制定数据备份制度,制定事故应急响应和支援处理措施,制定数据灾难恢复策略和灾难恢复预案,并报本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全省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主要数据库和重要的基础性数据库,必须在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实现异地备份。
第十一条折叠
各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保护规范,明确本单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按照保护规范进行安全建设、安全管理和边界保护。各单位负责其应用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之前的所有安全工作,并配合网络管理单位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折叠
各单位要明确信息集、发布、维护的规范程序,确保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可靠。各单位要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其在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且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第十三条折叠
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要建立数据信息的存取访问控制机制,按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划分访问和存储等级,设立访问和存储权限,防止越权存取数据信息。
第十四条折叠
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要建立信息审计跟踪机制,对用户每次访问系统的情况以及系统出错和配置修改等信息均应有详细记录。
第十五条折叠
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应当建立计算机防范机制,要定期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认可的防软件进行检测。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意义?
文|周璐珊(知本咨询咨询顾问)
《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强信息细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实践,解决企业以往在信息化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来看:
首先,是要解决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通知》指出,要“结合‘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制定和落实,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为主线,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其次,是要解决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通知》指出,要“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系统的平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第三,是要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的问题。《通知》指出,要“打通信息‘孤岛’,统一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
最后,是要解决信息安全隐患的问题。《通知》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应急响应保障,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
二、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各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
需要纳入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进行统一研判、集中部署。
例如:中国海油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534”总体发展思路,包括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五个战略,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绿色低碳、市场引领、人才兴企;三个作用,中国海油要争做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先锋队,争做油气上产的主力军,争做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四个跨越,要实现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的跨越,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跨越,从海上到陆地的跨越,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的跨越。
中国海油“1534”总体发展思路,即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四个跨越之一,支撑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以中国的数字化、信息化战略为例。
在认识到全球能源产业格局正在重塑,清洁化发展趋势不断加速,能源供需结构与供需模式不断转变,以及我国能源行业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打造“数字”,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的企业的发展愿景。
提出了集团管控能力、运营生产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三大提升方向,从定位、管控、运营、能力和架构,五个方面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均与集团的运营与业务管理提升需求紧密结合。
如典型:在新运营环节,强调开展一体化智慧运营,形成运营流程端到端集成、企业外部广泛互联(生态圈)、数字驱动的智慧运营能力(智慧建设、智慧电厂等),适应新能源时代运营要求。
图|打造“数字”,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发展思路
当然,我们说在具备了完善的顶层设计的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来看一个华能集团的案例,分阶段落实完善数字化、信息化规划建设。
第一阶段,在2021年3月底以前,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战略规划与夯实基础阶段。
在战略+层面,出台了《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的同时,在数据基础层面,华能构建了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了数据结构与数据编码,从而形成了共性元数据与根数据。
而在运营层面,则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对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的接入,并完成了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预计为2021-2022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点突破与引领示范阶段。
华能将以纳入了风电、光伏数据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为基础,完成对水电、火电、核电等数据的接入,从而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在运营层面形成全流程、全业务的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同时,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2023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巩固提高和全面转型阶段。
华能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将其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
将数据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数据共享、数据服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三、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
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2013-2018年)》,其后,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与企业的积极行动之下,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融合实施进程来看,2013-2018年,可以说是我国信息化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业务级融合阶段。
在企业内部,主要是在部门层面,业务层面开展融合工作,即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活动,在局部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改造。
这一阶段往往用“百人计算机拥有量”、“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数据指标作为关键表征性指标。
当前,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业务的集成化改造,对原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跨业务领域、跨管理环节的整体优化。
这一阶段的关键表征性指标,除了原有的“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指标外,还应加入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字化控制覆盖率”等与生产经营联系更加紧密的数据指标。
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为例,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其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业务的深入融合,主要成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21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仿真、试验和验证工作,实现国内领先,有力支撑了集团的重点研发体系建立,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
特别是在 汽车 产业领域,通过“六国九地”的全球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多学科综合数字化建模仿真系统,填补了国内设计空白。
在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基础上,制定了《智能制造专项规划》,以智能化车间、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五个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逐步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同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积极推进工信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工作,75%的企业达到综合集成水平,在 汽车 、医药等领域建成了5个国家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虚实制造结合,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5%以上,制造成本降低10%以上。
但在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数据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国家电网在信息与数据的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指出,“电力大数据是一座‘富矿’,有巨大的价值挖掘潜力”。
当前,国家电网正积极推动平台业务、数据产品业务的发展。
第一是开展能源电商业务。
国家电网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在2B方面,通过整合能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推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物资的电商化购;在2C方面,依托智能缴费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城市生活服务,截止2020年底,注册用户超过2.7亿。
第二是开展智能车联网业务。
围绕电动 汽车 充电服务,国家电网与普天新能源、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7家充电运营商联合,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目前平台接入充电桩103万个,为480万辆电动 汽车 的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实现“车-桩-网”间高效协同,助理我国电动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第三是开展电力大数据征信业务。
国家电网利用企业用电数据,积极开展信贷反欺诈、授信、贷后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目前国家电网下属17家省级公司和国网电商公司与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935家中、小微企业,33.8亿元的融资。
第四是开展助力精准施策的政务服务业务。
例如:在协助环保监测方面,国家电网开发了智慧环保电力大数据产品,在线监测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在协助复工复产方面,疫情期间,国家电网开发了“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
在业务层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改造传统经营模式,拓展数据产品、服务价值的同时,在管理层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以上文提到的中国兵装集团为例,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首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运营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提升优化集团的战略管控体系,将财务、人力、资产、审计、党建、“三重一大”等战略管控主要工作内容全部实现信息化,同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具全行业信息化应用,业财一体化100%覆盖,显著降低两金占用,集团供应链管理实现集中率95%,购降本28.88亿。
第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动态的竞争情报分析、监测、评估体系,形成“大安全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 科技 大数据近2万条专利、数百个核心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指标, 汽车 大数据研、产、供、销等1300个指标全部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从而有效支撑产品、业务、管理和组织的创新;
第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完善了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资产标准,打通数据产业链,力争实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形成了数字化监管体系,增强集团治理能力,建设数字化总部,实现精准管控、精准决策、精准运营。
另一个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典型案例是南网电网。南方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在署名文章《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提出,要“打造数字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孟振平指出: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是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更是电网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南方电网大力建设数字企业,推动数字化运营与决策,实现管理化繁为简,提升管控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协同力,让企业治理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具体来看,南方电网首先是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一方面,南方电网已经建设完成了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数字业务平台,以数据驱动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作,进一步优化提升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南方电网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技术赋能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升财务工作效率80%以上,计量物资集约化管理降低库存52%。
其次,南方电网以数字化实现精益管理。
南方电网建设了企业运营管控平台,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企业“驾驶舱”。
同时,以数字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量化评价,形成精益化管理,实现战略运营、业务运行、产业链运转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风险管控,在提升洞察能力与集团管控水平额同时,也全面支撑了公司的运营风险管控和科学决策。
最后,南方电网以资产作为治理纽带,推动资产数据化与数据资产化。
在资产数据化方面,南方电网深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和数字化协作应用,促进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协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南方电网建立健全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提升企业整体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价值创造能力。
五、信息安全
2019年4月,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施行,将网络安全纳入到了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再次凸显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同样,本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也将解决信息安全隐患,作为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首先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入手,坚持信息、数据价值开发与保护并重,国家电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
国家电网长期积累的电力数据,既是企业的战略和核心生产要素,也是能够直接反映经济运行、 社会 民生、产业运转、用户信用等情况的重要敏感信息。
因此,国家电网在挖掘信息、数据“富矿”价值,开发信息、数据产品的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合规作为前提和底线,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坚决防止发生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由于网络安全引发的大电网安全事故。
具体来看,国家电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持续强化互联网大区、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三道防线建设,构建全场景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同时,积极开展攻防实战,将网络实战攻防固定化、常态化,在“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中,国家电网夺得了全国防守方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第二,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企业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典型如华润集团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从开展伊始,就明确了集团统一筹划、各业务单元协同落地的工作原则。
考虑到集团下属各个业务单元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差距,华润在相关技术领域制定了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一体化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贯穿集团总部到下属各个业务单元。
同时,华润积极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研发三大作战指挥平台,慧脑SCP安全作战指挥云平台、慧眼SSP安全态势感知云平台和慧联STP安全协同平台,以及MarvelNet网络智能运维平台、Rango系统漏洞智能修复平台、Tota护网实战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级工具软件,将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融为一体,使相关管理流程、机制固化到了管理系统中,融合联动了各类异构防护设备(G01、K01、WAF等)、监测设备(D01、网络流量安全感知等)与网络设备,实现了基于资产的威胁自动分析、IP自动封堵、自动提单、跨领域人员高效协同研判与处置、作战指令下达、全局态势洞察等多项功能,实现全集团安全上下一体,全局风险与威胁可视、可管、可控。
第三,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平安集团智慧经营副总裁、首席增长官张君毅在2020年5月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安全峰会上的发言,提到:平安认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保护,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术,有效管理是数据安全有效保护的前提。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
一是平安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组织体系。
从决策层到管理层,以及控制层和执行层,都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的响应和审批,通过闭环管理,规避企业内部对外数据传递过程中的系统化风险。
二是平安制定了严格的信息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将制度建在流程上,将流程建在系统上,形成了规范化的流程制度体系,使信息与数据安全的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经营生产流程之中。
三是平安搭建了一个可控、可查、可见的一体化数据安全运营中心。
通过不断地对标差距、搭建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与数据安全能力矩阵,保证平台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的健全运行和安全合规。
六、信息化对标分析总结
在信息化规划部分,通过对中国海油、中国和华能集团的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案例分析,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在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部分,通过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国家电网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一方面是要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另一方面是要更加深入的挖掘数据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在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部分,通过对南方电网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管理变革案例,突出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信息安全部分,通过对国家电网、华润集团和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强调了信息与数据价值开发和保护并重的信息安全管理理念;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编辑丨叶子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所谓工程项目信息化就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工程的材料、人力、施工进度、风险预控、财务、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以便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验收成功。由此看来,工程项目管理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的特征。对于我国来说,工程项目的筹建时间比较早,涉及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工程规模也比较恢宏。但这同时也充分说明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并非易事,尤其是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受到技术、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开展通常要受到更多的挑战。如今,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使资金、人员、材料等得到合理配置,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得到更大保障,确保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1.2必要性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对财务模块、安全模块、质量模块、生产模块等方面实现统筹管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具有良好的协调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普及,并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工程项目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工作量既繁杂又沉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材料、财务、人员等各类数据的统计与计算,都需要通过手工进行计算,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也无法保证正确率。另外,各个管理环节缺乏较好的沟通与交流。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只有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各个工序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确保数据的精确性,使资金、材料、人力、时间等得到优化配置,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必须的和必要的手段。
2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2.1技术模块
要想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首先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际上,信息化管理就是对各类数据的技术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可将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环节视为一个技术模块。只有通过充分的现场调研,对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创建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进而设计一个性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为实现该系统的良好运行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使技术模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信息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变化情况,对应用软件作出相应的优化和扩展。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了对多元化、化网络平台的应用,并且有助于加强工程项目各个要素之间的良好沟通,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因此,只有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才能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既需要各个单位切实重视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研发信息技术,从应用软件和基础硬件这两个方面加强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操作平台,也需要得到支持,提高网络覆盖率,加大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网速,以便于更好地压缩管理成本。
2.2理论模块
我国工程产业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工程项目建设。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既不同于其他信息化管理项目,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在信息化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编程、脚本、逻辑、建模等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必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一套功能强大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遵循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应当注意优化理论建设模块,选用合理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以便于能够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3主要影响因素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工程建设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简要地说,人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因素。从作用过程来看,个人的文化水平以及具体行动能够制约或推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同的人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因此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也是不一样的,而这些则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如果工作人员不具备适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能和文化知识,就会导致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操作人员的主观性思维方式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状态都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和操作技能本来就存在差异性,在这些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必然导致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会完全相同的,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因此,为了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力度,应当加强各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技术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将主观因素影响消除到最低。从当前应用的现状来看,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国对工序的管理还存在很多缺陷,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应当打破传统型工序管理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适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除了上述所说之外,信息数据的低效率处理也是当前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诚然,繁琐性、复杂性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突出特征,而数据处理又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把握这个关键之处,加强各个部门的联动与协同作业,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优化。
4管理方法
工程项目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手段,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高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仅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为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将工程管理中的各类信息数据集成到信息化系统中,并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计算,避免了手工处理的低效率和错误率,可实现对资金、人力、材料、资产等各种的优化配置。另外,还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创建合理的考勤、绩效、培训等管理机制,以便于规范员工的操作,不断提高员工之间的互动能力和协同操作能力,从而使信息数据得到较好的共享,确保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稳定高效地运行。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工程数据信息得到了高效处理,有助于企业增加运营效益。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注重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逐渐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力。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配置,应当将具有一定实力的人员充实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岗位上,并加强技能培训,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针对工序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要及时制定合理的纠正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务必从实际状况出发,确保纠正措施具有可行性,确保通过运用信息化系统能够提高各个工序间的衔接性。再则,还应当加大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根据工程变动状况,及时对系统进行扩展和更新。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信息化对于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员工、工序管理,注重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才能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较高的收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岗位职责的场合越来越多,岗位职责是一个具象化的工作描述,可将其归类于不同职位类型范畴。什么样的岗位职责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
为明确各单位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工作内容及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区卫生计生系统所属各单位。
一、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职责
(一)全面规划、组织、协调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等制度,负责单位信息化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三)制定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指导单位各部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
(四)负责督导本单位信息部门开展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单位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信息安全。
(五)收集单位各部门信息系统软件、硬件需求信息,申请购置、更新系统设备。
(六)负责单位信息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二、信息管理员职责
(一)拟定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软、硬件的使用、维护、安全等管理制度。
(二)负责单位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日常安装、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用户名、口令的`定期更改等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三)根据各部门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需求情况,协助负责人拟订购置、更新,制定实施方案;
(四)协助信息系统的投入应用的实施工作,包括制订实施方案,安排实施进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
(五)做好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安装、迁移、故障排除等工作;
(六)负责应用程序的一些功能新增、变化需求的收集,如报表、功能、存储过程等,并记录新增、修改模块的有关技术文档;
(七)负责信息流程对业务流程的反馈与再优化工作;
(八)负责做好有关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九)负责解决工作中涉及各应用系统技术性问题;
(十)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维护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做好客户端系统补丁的升级和库的升级,预防和查杀网络,保障信息安全。对网络审计信息随时监控,对异常现象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
(十一)做好计算机机房防火、防盗工作,保证机房内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十二)落实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定期、多方案备份各类重要数据,确保网络信息化系统可靠、顺利运行;
(十三)协助开展信息安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
(十四)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信息安全硬件购置、更新;制定实施方案;
(十五)负责其他信息化日常工作。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2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
2、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顺利开展。
3、完善机制,指导、监督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4、搞好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5、强化网络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
6、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广泛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7、落实信息化指导教师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中心主任职责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持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
2、负责制订信息中心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3、搞好工作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
4、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有关问题,积极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出谋划策。
5、负责组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能培训工作。
6、负责组织校内信息技术学术研讨交流和教科研活动。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校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本校网络设备的日常检查,保证网络畅通。
2、负责本校入网计算机IP地址的申请、发放、登记和管理等工作。
3、协助本校用户解决网络使用上的疑难问题。
4、负责从技术上监督、制止利用网络从事与教学工作无关的活动。
5、负责网络信息安全,过滤各种有害信息,有责任和义务制止和举报各种非法行为。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校信息化指导教师职责
1、负责学校信息化设备和的管理维护工作。
2、指导专任教师用好信息化设备和,协助相关人员学会并用好各种教育管理应用平台。
3、协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好各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
4、协同学校搞好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5、负责抓好信息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负责组织开展学校信息化业务活动。
7、定期向信息中心主任汇报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31、协助网络中心主任制定学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建设,协助主任具体实施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2、负责学院WEB、教学、FTP、数据库等应用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维护、调整及更新,保证各应用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定级备案管理工作。
3、负责监控学校主页信息和对网站信息上传故障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和帮助各单位进行主页信息维护,解决各单位提出的关于主页更新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整理网站建设需求,指导各部门发布公共信息。
4、统一管理服务器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服务器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5、负责制定数字化校园项目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等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委托开发项目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实施进度和质量控制。负责已开发的应用系统的试运行,对使用部门(人员)提供培训与技术支持。
6、定期对各应用系统数据进行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负责开发项目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建立各应用系统灾难性恢复应急预案,建立系统维护日志。
7、参与我院网络信息的系统开发、设计、建设和维护;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做好本部门的网络管理工作。
8、推动学院办公及教学软件系统使用的普及,开展学院内软件系统使用的培训。
9、负责网络宽带账号管理、分配,做好校内办公上网用户的备案及管理工作、
10、及时完成主任交办的其它任务,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中心其他岗位的工作。
;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
全球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的进程当中,信息化管理策略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也是企业的发展趋势。那么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哪些问题呢,有哪些对策呢,一起来看看!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对信息建设认识不足
(1)由于信息化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传统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人们习惯于拿着公文找领导进行审批或签字而不习惯于在OA系统进行电子公文流转签批;开会、培训时依然喜欢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不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备进行,甚至于有些公司财务人员还习惯于进行手工记账而不习惯于利用财务系统软件。他们对于这些电子信息存在戒心,认为这东西不可靠,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可靠。这不仅严重影响办公效率也极大的增加了劳动成本和相关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2)片面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就是日常办公信息化、无纸化。企业的信息化存在于集团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行政办公只是其中的一种。生产自动化如:DCS系统、PLC系统、EMS系统等系统也都属于企业信息化范畴。
2.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够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明显但效益不显著的项目,且需要长期投入。企业经过长期大量的投资但增加的效益却十分有限,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不愿意投资或者投资有限,信息化建设无法进行。
3.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
(1)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企业资金投入问题,企业很难吸引到保存住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致使在项目实施中和后期维护过程中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企业信息化使用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由于工作侧重点不同、学历高低不同导致使用人员无法很好的应用信息化系统,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
4.信息化建设无全局考虑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进行局部考虑并没考虑到全局。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全局考虑。今天建设个HR明天建立个ERP,相互间不能进行衔接,这样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没有用的系统,不但提高不了效率反而增加了劳动量,增加了投资。
二、如何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化宣传及培训
提高员工和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度,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让使用人和投资人了解信息化的作用,让他们认可。这就犹如高国防建设,再先进的武器系统如果使用者和购买不认可那是无法提高国防力量,同样即使先进武器系统有了但没有人会使用或者不能很好的使用,那一样也无法提高国防力量,所以信息化建设在提高认知度的同时也要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增强信息化的普及度。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使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挥最大效益。
2.合理制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时要进行整体考虑,在建设各个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后期项目与其的`兼容性和衔接问题,最大限度的优化,避免各个系统相互间无法兼容,无法衔接,无法通信,数据无法共享,造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所以不能为了节省资金只看眼前,要在有一定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在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要有前瞻性。
3.合理规划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网络,所有信息化系统都是基于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的建设要根据需求合理规划,规划的过好浪费资金,规划的过差将导致网络不稳定,如果网络不稳定即使各种系统很好,它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犹如高速公路,弄得太好了没车跑就是浪费,同样再好的车如果高速公路路况很差它也跑不快,所以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至关重要。
4.继续加强已有系统的应用
要充分利用好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加强现有系统的推广使用,深化现有系统,通过现有的系统推广使用不断的提高员工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使用水平,进而为后续的一些系统上线奠定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投资的浪费。
5.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信息化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往往会伴随着组织机构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工作习惯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建设中很难推进,即使信息化已经建设完成如果没有相关的信息化制度也很难保证信息化起到预期的效果,如:网络处于?放羊式管理?导致泛滥系统经常崩溃、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无管理制度导致相关设备经常损坏、各种信息化系统无管理制度导致信息化系统数据不准确或者信息化系统经常不使用等等,这不但使信息化不能为企业服务较低劳动效率和成本而且还增加了劳动效率和成本,所以建立相关信息化制度依据相应制度加强管理非常必要。
导语:大学与初高中教学方式不同,大学专职辅导员人数有限,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不足,因此学校都是聘用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除了要带班管理学生还要授课,很多老师很想去好好的管理班级,但是没有时间去了解班里的情况,对于国家、省里、学校及院里的指示也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因此加强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形成有效的网络,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及时发现并处理。
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一、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非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解不够
因为我国专职辅导员人数不够,很多高校都用聘用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本院任课教师对本院学生尤其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设置很了解,能对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上有所指导,这是比较有利的一点,但是任课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还需要备课、上课、做科研,不能时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思想变化,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2.专职辅导员了解班级情况不够详细
国家规定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比例是1:200,部分院校的专职辅导员除了带学生管理班级事物,还要承担学工办的相应工作,如所在院系是超过2000人的大系,只有4个专职辅导员,那么4个辅导员每人带200个学生,同时还要兼任学工办的全部事物,那样很难做到一个月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动态变化。很多辅导员及班主任想去多放些精力在班级学生身上,但是却力不从心。
3.信息传达不到位
有时候,班主任或辅导员下发一个通知,通常会通知班长,但是会有一些学生找老师反映,根本不知道通知这件事,这是在辅导员工作中常遇到的事情。这就是信息传达不到位的后果。另外,比如在进行一些评优加分时,一些学生会有意见,觉得某些人加分加的不明不白,这也是没有及时对这些加分进行公示的结果。因此,由于信息传达不到位可能造成同学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影响同学关系的发展,也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建设,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如何加强班级信息化管理
1.提高辅导员及班主任素质及工作责任感
多组织辅导员的培训及交流,同时应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增强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因为大学这几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指导对他们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也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的负责的态度,去做工作。争取一学期找每位学生谈话一次,对重点学生可进行多次谈话。
2.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消息传递效率
各班级可以建立QQ群,飞信群,辅导员传达消息,可以发给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班长团支书可以通过网络工具,进行通知,同时在班级群公告里,可以写出公告,如奖学金评比结果公示,或者寒暑放时间通知等。同时可建立一个班级BLOG,学生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在里面,辅导员看到后,可以进行回复。这样老师与同学可以更多的进行互动与交流,增进了师生的友谊。
有些学生有心事,却不好意思与老师当面诉说,因此可以通过网络聊天或者邮件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导他们,给他们鼓励。
3.建立信息员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给班主任
信息员的选择很重要,他们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与同学能很好的交流,并乐意为同学们服务,发现问题能及时汇报给老师,有大局观念,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觉悟,能从班级的利益出发。
(1)各班建立信息员制度,班长团支书自动成为信息联络员,因为他们是学生投票选出的,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与同学关系很融洽,平日与同学联系比较多,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态,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
(2)每个宿舍的宿舍长也自动成为信息联络员,主要负责对本宿舍同学的情况的观察,因为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几乎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也会是很要好的朋友,当某个人家里或者自己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及时的发现并报告给班主任或辅导员。
(3)班主任可以选一些平时关心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责任感强的.同学担任信息员,这样有利于更全面的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
4.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看护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特殊群体,他们可能身体上有某些缺陷,如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他们可能心理上有某些缺陷,如曾经换过抑郁症或受到重大事故的创伤,对心灵上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可能会使他们的性情大变,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当信息员发现某些同学身上发生一些变故,或者遇到挫折,一定及时跟班主任或辅导员反映,这样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特殊人群,要指派专人进行看护,尽量跟其一起,避免发生意外,同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三、加强班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班级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班主任或辅导员时时了解班级同学状况。对班级同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发生对学生状态不了解,而发生惨剧的。每所高校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突发,而我们探究这些突发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一些工作做在前头,如果我们对这类学生的关注多一些,或者提前及时想些解决办法,那么也许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些事情发生之前,一定会有些先兆,如果某个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那么最后几天,他的一些行为言语会让人感觉怪怪的。
(2)加强班级信息化管理,也可以使信息员多和同学们接触,在交谈或者相处的过程中,彼此了解更深,无形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更有利于班级的团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挖掘出学生的各种优点和特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学院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
四、结论
班级信息化管理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这样老师可以随时通知学生们一些事情,提醒一些事情,督促一些事情,虽然不能天天见面,但是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们沟通。信息员制度的建立,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更贴近,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学生们的动态,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法。这也有利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工作。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依靠班级信息化管理去管理学生,平时还是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去,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