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_四年级语文教案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2.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3.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4.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三篇5.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6.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7.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8.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 #教案# 导语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

1.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2.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

3.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

4.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三篇

5.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6.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

7.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8.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_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 导语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光耀千古的英雄。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恭恭敬敬、怒目圆睁、置之度外、屈指计算”等词。

 2、尝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苏武的思想品质,知道可以根据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句意。

 3、感受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2、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那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苏武出使匈奴。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满头白发,旌节脱光了毛)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快速读课文思考。(受了很多折磨)

 3、在第一节里,我们了解到,苏武是代表汉朝的使者啊,怎么会受折磨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 出示: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名读。

 心坚如铁具体表现在哪里?

 1、指名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匈奴王的“计”是什么?

 2、匈奴王借这件事想告诉苏武什么?(要么投降,要么就老死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去) 北海:现在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3、苏武明白了一切,指的是苏武明白了 ,但是他 。 积累词语:和心坚如铁相似的词语: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身轻如燕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坚硬如铁 坚强如钢 洁白如雪 粉红如霞

 4、读读课文第五小节,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苏武心坚如铁?(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渴了、饿了、冷了)

 5、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生理上的,精神上的)

 6、面对种种磨难,苏武心坚如铁,顽强地忍受着种种折磨(配合读)

 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1、“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置:放;度外:部放在心上。“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2、是什么使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回归祖国)

 3、师生配合读

 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当匈奴王要苏武认罪的时候,苏武的表现是怎样的?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苏武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汉朝的使者,诬陷我,让我认罪就是对汉朝的侮辱,作为代表国家的使者,不能让国家蒙羞) 师生配合齐读: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苏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说完话就“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 那苏武为什么还要接过旌节?(避免战争,国家的安宁,义无反顾) 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过渡:一计不成,匈奴王又生一计,他派了已经投降的汉使卫律来劝降。苏武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让苏武到北海牧羊,匈奴王明白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

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

 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

 1、(师生配合读):北海是一个“野草遍地,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陪伴苏武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因为这个时候,旌节已经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他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2、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苏武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所以他“屈指计算日子”:真是归心似箭啊。“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真是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3、小结:在文章的字字句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坚贞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的气节令人敬佩。

 4、过渡: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苏武那种坚强不屈,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却没有变。 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揣”是什么意思?(塞、抱)表现出了苏武对旌节的重视,对能回到祖国的激动。 看到满头白发的苏武,听着他在匈奴年的艰辛历程,人们被苏武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相机板书)

 5、小结: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辱。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三、总结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血战吴淞口的陈化成,还有誓死不投降的文天祥,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

 附板书:

 苏武牧羊

 气节 坚强不屈 贫贱不移 坚忍不拔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资料,进入课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二、指导自学,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三、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四、小组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五、情景练笔,拓展知识。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 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 交流。

 2 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 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 匈奴 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持 忍受折磨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 散文 ,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20个,其中15 个会写。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4、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 方法 ,积累稳重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具准备:

 中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

 1、谁知道小兴安岭在哪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出示地图)

 2、引导:让我们借助课文。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提出读不懂得问题。

 4、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1)指名读、正音、理解词语问题。

 (2)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你最感兴趣?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具体 说说 ,表达要明白。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验和感受

 导语,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为什么?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品味、体验,读出感情。

 2、交流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主动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并说说喜欢什么,说出真切感受。

 (1)你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它给你什么美的感受。

 (2)老师要步步引导和抓住时机点拨,让学生在多读中有所感悟,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顾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开头和结尾写什么?

 2、读了课文,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你感觉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四个季节的景色的?

 师:抓事物特点表现它的景物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心情,及其读者的向往。这种方法同学们要不断的领悟、学习运用。

 三、积累、运用

 1、结合课后题思考,练习3,从中找出课稳重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模仿这一课“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后小结: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 句子 ,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备课教案二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 品读感悟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知美丽,我安排了自由读、比读、齐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2、用多媒体教学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 文章 ,是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的教材。如果学生能看到小兴安岭的真实画面,他们会惊讶,会陶醉,为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而有所感慨,有所抒发。因此,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出现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3、理清写作顺序 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找描写四季的句子,理清写作顺序;师引导学习描写春、夏的特点,生自学秋、冬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树木,树木真多呀!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展示。这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23 美丽的小兴安岭)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的开始,就让孩子们感受小兴安岭的树多,引发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向往! 二、精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

 季的风光,那到底是怎样介绍的呢?看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说说感受。

 (2)自己先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走进课文,看自学提示品读,这里的品读,就多了任务,多了一点读的自觉,并使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2.小组交流。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小组 交流

 (1)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

 如:

 〈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树木有什么特点?“抽出”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通过理解词语、绘画、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用换词的方式体会“抽出” 这个词的生动和形象性。

 〈2〉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花汇成小溪,淙淙地留着。”(出示课件)(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雪水有什么特点?

 ②雪水流动的声音大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③描写流水声的词你还知道有哪些?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小鹿在溪边干什么?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小组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 :

 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2、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出示课件)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②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 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 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 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4)第三句:“太阳” (出示课件)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出示课件)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这一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阳光灿烂、浓雾弥漫、树木葱茏、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学生通过自由读书、找词找句、交流、感悟、朗读,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是 语文学习 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适当的点拨、引领,实现学生、教师、本文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师生的这种平等对话,把孩子的学引向深入。

 五、 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 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春、夏的基础上,自学秋、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 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 出示句子:

 ④ a.落叶在林间飞舞

 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准确、形象。

 2. 小结: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六、课堂 总结 :刚才,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全文,渗透环保意识

 (1)师:小兴安岭不仅美,而且是一座宝库。但是通过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知道了,有许多珍贵的树正被人砍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生自由说

 (3)师总结:对,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让小兴安岭一直美下去。

 八、课外练笔

 我的家乡和学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或者学校的一处景物。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我通过让他们欣赏家乡的美或学校的美,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或学校。让孩子们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孩子们也来热爱自己的家乡或学校。)

 九、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 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秋 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 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备课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

 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

 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让学生认识,

 并了解其特点)

 (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两段,总结探究方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

 “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

 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可以看教师的直观演示。

 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4)引读。

 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

 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

 (1)读?找景物。

 (2)读?写特点。

 (3)读?悟其情。

 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借助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

 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按时间顺序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秋”、“冬”两段,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

 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

 5. 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

 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作者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外,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看图书或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词句赏析,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 好词好句 ,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夏、秋、冬四段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

相关文章:

1.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案范文

2.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案范文

3. 部编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练习答案

4. 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5. 2020小学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一个的 神话 故事 ,通过课文了解精卫 事迹 的同时,感悟她不屈不挠的精神魅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

 二、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特点。

 三.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件展示精卫填海图,激趣导入

 1、展示“精卫填海”,观察“精卫”的样子: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有点像乌鸦。

 2、它是谁?回忆读过的“精卫填海”故事。

 二、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片段,文白对照,学习神话

 1、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故事片段《精卫填海》,教师在音乐声中诵读故事。

 2、学生跟师学读文言文《精卫填海》,注意句读,读出味道。

 3、借助注释或 组词 语,初步理解文意。

 三、阅读白话文《精卫填海》,文白对照,走进故事

 1、小组成员开火车轮读故事,扫除生字障碍。

 2、小组展示朗读情况,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

 3、进行文白对照,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在白话文旁将对应的文言文内容写上,注意整洁、美观、有一定速度。

 (2)同桌互查文白对照情况。

 (3)集体交流文白对照情况。(一生读文言文内容,一生对应朗读白话文内容)

 四、再入文本,体会神话人物精神品质

 再次浏览白话文故事,讨论交流:

 1、精卫为什么要填平大海?

 2、精卫能否填平大海?(可拟题 辩论 :你赞同精卫的做法吗?为什么?)

 3、从精卫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宁死不屈,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4、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对待?

 五、作业拓展,深化认识

 1、续编故事:《小精卫填海》。

 2、将故事编成课本剧。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 说说 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 方法 ,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 我学会了卫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段写得最精彩。(生自由发言)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四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3、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评价)

 4、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5、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的,同意吗?精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真是既能干又勇敢,奖励一朵红花。一样的请举手,正确,夸夸自己。

 (2)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师指导)

 (3)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头饰)

 6、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自由发言)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8、全班齐读课文。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四、自主习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检查认字情况。

 2、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生能够 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2、学生能借助“小卡片”,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感受。

 3、借助温馨点击,学生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 熏陶。

 4、借助活动广角,让学生读诗,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展开 想象力 讲故事。

 学习重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2、了解精卫事迹的同时,感悟她不屈不挠的精神魅力。

 学习准备:

 老师需要广泛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 在,我来考考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

 (课件出示:《山海经》)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精卫填海》,了解神话故事。

 1、自由朗读,读准确。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20页,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 句子 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3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你读了几遍?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谈,难读,生字多)

 师: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2名学生即可)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把几千年前的古文读下来,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激励:同学们,你们已经读得很有味道了。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师:如果能够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 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读不懂得地方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问老师。(3分钟)

 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老师考考大家,文中写的精卫鸟什么样子? 配乐齐读。

 师 总结 :同学们,你们的朗读真是韵味十足啊!老师就奖励大家看段动画片吧!(播放《精卫填海》动画)

 三、温馨点击,了解精卫的精神

 过渡: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神话故事,那么古人是想用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1、自读“温馨点击”,了解精卫精神。

 师:我们课本21页的“温馨点击”中的话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启发。 生自由朗读2分钟,然后交流。

 2、小结过渡:同学们,你看,我们通过阅读温馨点击,对精卫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从精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问题) 生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四、 活动广角

 1、结合课文图画,读一读这首诗,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同学们讲的真好,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作为对你们的奖励!师讲故事。老师讲的怎么样?

 2、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大家观察,试着说一说这些神话故事的名字。

 五、作业;

 1、把今天的古文读给家长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古文版神话故事读一读。

 2、课下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在单元结束时我们召开故事会,看看谁知道的神话故事多,谁讲的最精彩!

相关 文章 :

1.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

2.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

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词语归类汇总

4. 小学语文四年级文学常识总结归纳

5.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

 《太阳》从 文章 中体会到太阳对小朋友的喜爱之情,能让学生感受到太阳行走在天上,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并能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太阳》优秀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一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

 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

 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

 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

 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 说明文 ,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

 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

 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

 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

 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

 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

 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

 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 方法 。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

 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

 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

 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

 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 总结 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

 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七、课外延伸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倍、庄稼、野兽、凝结、埋、炭、水滴、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具准备:

 1、识字课件。

 2、有关太阳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

 [从学生的 爱好 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同学们,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事?谁来 说说 。

 3、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太阳的课文。(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自己不会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不会的生字,互教互学。

 (2)小组成员都不会的生字可以一起查字典学习。

 (3)小组成员接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4、出示生字课件,学生读熟巩固。

 5、重点指导以下字的写法“嫁、兽、蔬、滴、凝、菌”

 (1)观察字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2)生写字,同桌互评。(3)写字交流展示。

 三、再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1、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远 大 热)

 3、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 。

 4、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四、作业:

 1、向家长介绍太阳的特点。

 2、搜集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激发兴趣。

 1、早晨,当红通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它那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个可爱的世界。(播放太阳升起的录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太阳。

 2、质疑梳疑:

 太阳是怎样一个星球?

 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抓词理解,品读课文。

 1、讨论: 太阳是怎样的一个星球?

 (1)根据学生选择来学习

 ①远:重点词句:三万万里远

 日夜不停的走 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 飞二十几年;从地球上看只有盘子那么大。

 ②大:重点词句:大得很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抵得上

 ③热:重点词句:大火球 很高

 表面 六千度 钢铁碰到变成气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三千倍

 (看课件体会理解“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有什么发现?(引导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2、太阳离我们那么远,那么大,还那么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发言。

 (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请你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

 (3)看录像:有关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联系录像及生活实际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

 (4)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阳? ②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体现因材施教。]

 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5)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三、朗读展示, 读出体会

 同学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 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雨雪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些密切的关系吧!

 [读是理解文章的很好表现形式, 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简易方法。]

 四、课外资料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小结升华

 人们说太阳是光辉灿烂的,不仅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对它无私精神的赞美,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无私的把光和热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优秀教学教案三

 知识与能力:

 学会四个字,认识一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背诵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认识排比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仔细品读文的语句,从而体会到太阳对小朋友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太阳行走在天上,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并能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对小朋友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宇宙中有一个大火球吗,它虽然距我们很远,但和我们的关系却最密切,知道它是谁吗?来,和它打个招呼。板书:太阳,你好!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把生字多读几次,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通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四、指导学习生字

 1、融字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的时候不要把下口框里写两横,哗是一个形声字,写的时候注意左边口字在左上,稍小一些。特别是喉字,写的时候不要多加一竖。

 2、学生写字,老师检查。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

 一、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知道太阳知道的事情可多了,那么他究竟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二至六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从刚才同学们的读当中,我知道太阳最爱小朋友了,来,老师也想读一读。

 4、师引读,引导学生读二至六段,每段的开头一句,说说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这也是一个排比句,这样的句子朗读起来很顺口,很有感情)

 5、过渡:是呀,太阳最爱小朋友,他爱白皮肤的小朋友,也爱皮肤的小朋友,爱黑皮肤的小朋友,也爱棕色皮肤的小朋友。太阳可真有爱心呀,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爱小朋友吗?

 6、指导学习:因为他知道小朋友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理想和希望。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课文八至十二自然段

 1、同学们,太阳这么喜欢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会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八至十二自然段 读出小朋友对太阳的热情

 3、多种方式朗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

 4、再看最后一段“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

 5、学生谈感受: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让人觉得形象而且生动。

 三、扩展:

 太阳最爱小朋友,你能对太阳说几句问候和感谢的话吗?小组讨论,用相同的句式。

 板书:

 5、太阳,你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三篇

 《武松打虎》课文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 故事 ,来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一

 学习目标:

 1、 快速阅读 课文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快速理解词语的 方法 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4、丰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

 诵读教学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具准备:

 1.作品《武松打虎》片断。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武松

 1、(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2、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水泊梁山好汉们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好像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一百零八将中武松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去认识武松,了解武松。(板:武松打虎)

 3、《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很长,看起来也比较费力,请孩子们沉下心来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想想武松给你留下怎样的影象,你觉得用哪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独特形象,开始吧!

 二、走进武松

 1、出示武松打虎的画面,说:孩子们,读完了课文的请举手,这就是武松打虎的画面,你觉得用哪一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好汉的独特形象。(板:机智勇敢)

 2、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读),怎样才能读好这个词,重些,再读重些。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

 4、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地方,有些画了两个地方,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地方来读懂机智勇敢,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 预设:(第五段)

 5、为什么从这里读懂了武松的机智勇敢? 说说 自己的理解。

 (引导: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6、出示文中描写老虎凶猛的 句子 :

 a、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b、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偏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1)、你能把这三句话读成三个词吗?(板:扑、掀、剪)

 (2)、这些句子中,从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和身望上一扑,是怎样的一种动作,谁来读读这句话?

 b、“腰胯一掀”又是怎样的动作?指名学生表演。

 c、“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老虎的凶猛。)这虎太有气势,看到这样的老虎,你会怎么样?

 (3)、孩子们,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句子都写出了老虎的凶猛的气势,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才能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 随机指导。

 过渡: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的表现呢?(板:闪、闪、闪)

 7、从一个“闪”字,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武松的机智勇敢,一般人遇到这只猛虎,不被虎吃,也会被老虎吓死,此为勇敢,一而二,二而三地闪,是为了消耗老虎的体力,此为机智)

 8、指名学生分角色读描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

 小结:孩子们,这一段,我们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写老虎也是为了写人,老虎都有如此气势,如此凶猛,那打虎的武松那就更了不得,这种写法叫侧面烘托。你们还从哪里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预设:第六段)

 9、点拨:这一段重点写的是武松打虎的动作,是从武松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理解就势。

 (2)、这就是武松打虎动作的语句,你能把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划下来吗?(板:抡、劈、揪、踢、按、打),《水浒传》不愧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就武松打虎这样一个场面,写的是那样荡气回肠,作者用词如此生动、准确,那我们能从中选几个词来说一段话吗?

 (3)、指名学生任选几个动词说一段话。

 10、过渡: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智勇双全。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先前小瞧武松的店家,知县大人,还有武松的哥哥卖烧饼的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怎样评价武松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评价一下武松。

 三、走进水浒

 1、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值得称颂的打虎英雄,知道是谁吗?想听听李逵杀虎的故事吗?

 (出示李逵打虎片段:四十三回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2、引导学生默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武松和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吗?武松、李逵都是梁山好汉,机智、勇敢、豪放是他们的人物个性,《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好汉值得我们去认识,那些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品读,课后,请同学们去读读《水浒传》,找出《水浒传》中塑造武松形象的章节,去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清楚。

 3、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重点难点:

 1、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清楚。

 2、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揭示揭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元末明初的家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吗? 、 (学生回答。)

 2、教师:《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等,全书以农民起义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将领的故事。(作者施耐庵。)那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汉有哪些?

 (学生回答。)

 3、教师:在《水浒传》第23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

 4、板书课题:《21、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怠慢 苍凉 咆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分段。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默读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和同学讨论,要注意“言之有据”。

 2、武松与老虎搏斗时,老虎使出了哪些招数?武松又是怎么应付的?根据下面的提示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老虎朝武松压过来,并使出了扑、掀、剪的招数,武松躲、跳、闪,避开了老虎的进攻。 趁老虎不备,武松抡起哨棒打虎,但未击中。老虎再次扑向武松,武松用手揪住老虎的脑门,连打带踢,终于将虎打死。

 3、教师:“三碗不过冈”是什么意思?课文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用直线划出。

 4、教师:面对酒倌的好意劝告,武松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5、教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老虎吃人时的凶猛?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武松打虎时的勇敢机智?

  小学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精选教案模板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

 2、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3、第一个阶段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1、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 文章 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 总结 全文,激励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野荷塘》主要描写的是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盛开着一塘美丽的荷花,作者十分好奇,于是便参观了那里的荷花,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野荷塘》精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来自 简笔画 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体会词语在 句子 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习 文章 的写作 方法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欣赏画面,感受美

 1、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祖国北方遥远的边境,观赏了一塘美丽的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2、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二、赏读课文,发现美

 1、同学们,我觉得你们都很了不起,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互相交流: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3、集体交流

 重点句;

 “又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学生交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大荷叶比作磨盘和芭蕉扇;小荷叶比作茶碗、酒杯,从这个比喻句中能体会到荷叶的形状很美和大小不依?并指导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继续理解描写荷叶的句子

 “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指导学生感受从“密密层层”这个词中体会荷叶很多,并想象“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是什么样子。

 “叶子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

 这句话主要写了荷叶的颜色。

 这几句话都是描写荷叶的,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的,才是荷叶这样栩栩如生,仿佛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观察描写非常有序,先写荷叶的形状、大小再写荷叶多,有露珠的荷叶什么样,荷叶的颜色。在描写中运用了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笔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

 4、指导朗读这几句。

 三、想象画面,体验美

 1、师过渡语;

 读得多美啊!是的,这么多的野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师范读第三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大自然)

 3、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是她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请你们把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试着把这一段背诵下来。

 4、指名诵读这一段。

 四、深入学习,感悟美的品格

 满塘的荷花虽美,但也并不希奇,作者为什么却对此拍手称奇?令作者称奇的仅仅是荷花的美吗?(是荷花坚强的品格)

 荷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可能是那些原因?这是作者的?联想,那么请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还有哪些可能?

 白天的野荷塘是这样美不胜收,那么夜晚的野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欣赏那里的“荷塘月色”。

 夜晚的荷塘是什么样的?

 五、板书设计

 野荷塘

 荷叶 大大小小 密密层层 凝聚水珠 嫩绿

 荷花 粉红色 挺拔而出 亭亭玉立

 坚强的品格

  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 教育 ,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隙(x?)剔(tī)缀(zhu?)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 正 ” 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③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 毕业 。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荷花、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 组词 ,编 故事 ,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1.朗读《野荷塘》;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 散文 《荷塘月色》。

 5.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素材,为写 作文 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作者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作者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7.8.9.10自然段。

 三、 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 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 说说 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 日记 本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野荷塘》精选教案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家以风趣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能运用多种 方法 理解“风靡、男子汉、无所不能、崇拜”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2初步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

 情感与态度: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⒈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内容。

 ⒉从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特征,体会作者对所有男孩的殷切期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4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⒈板书“男子汉”,用字典查查这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⒉以自己的生活 经验 和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交流。(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⒊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堂堂大男人。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个别读、集体读)

 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 文章 里, 这个才几岁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请大家一起走近?

 补完整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引读课题。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忆(出示王安忆照片),上海人,当代女作家。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集》等等,她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⒈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板书:小男孩

 ⒉自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3个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

 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

 ⒊分小组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语言的连贯、通顺。

 三、品味语言,解决问题

 师:作家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那么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呢?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一番,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机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他对食物感兴趣”,体会男孩性格上的执着

 ⒈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简要 说说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交流,归纳为:为吃小笼包能耐心等三刻钟;没吃的就专心地吃大拇指;向往去少林寺当和尚,得知和尚不能吃荤时,一再请求降低吃的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 句子 ,并板书:执着;

 读准“风靡”的字音,理解意思。

 ⒊出示填空:

 小男孩为了当和尚,虽然想吃( ),但是他只是选择吃( );尽管又很想吃( )和( ),可是宁愿只吃( ),难道他不是( )吗?

 ⒋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当《少林寺》?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读出小男孩性格中的执着、率真。

 说明:

 在学习“他对食物的兴趣”时,让学生围绕他能否被称为“男子汉”讨论交流,从文中的具体事例中体会男孩执着的性格特点,并用一个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小男孩性格的认识。

 ▲学习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了解小男孩帮助弱小的品格

 ⒈找 近义词 理解“崇拜”。

 ⒉找出小男孩崇拜爸爸的句子读一读。

 ⒊联系上下文理解“无所不能”,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小男孩无比地崇拜爸爸,可如爸爸妈妈拌嘴,即使是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义无反顾地帮助妈妈,这里是否矛盾了呢?

 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帮助弱小

 ⒌朗读第二部分。

 ▲学习第三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体会他对独立的向往

 ⒈引读: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小男孩开始渴望?独立。

 ⒉概括说说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

 ⒊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中感受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小男孩渴望学会独立的热情。)

 教师板书:渴望独立

 ⒋小男孩渴望独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怎样?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学生 辩论 ,探讨人物形象

 ⒈通过对三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帮助弱小、向往独立的性格,那么他算不算男子汉?出示:

 辩题: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要求: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⑵用文中事实证明观点

 ⑶注意语言简要、连贯。

 ⒉学生辩论。

 ⒊师小结:

 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只有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作者笔下的男子汉以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渐渐萌芽出了男子汉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这个词语的运用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四、小结拓展,情感升华

 ⒈引读最后两节,出示最后一句话,质疑。

 ⒉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对男孩子们的期望。

 一方面表现作者对男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早日具备男子汉独立、刚强、成熟的特点;另一方面她是对家长的呼吁,希望家长们不要太娇惯和束缚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

 作业布置:

 1、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2、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写几个小标题。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地长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其《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 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质教案范本三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

 2、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说出“男子汉”的含义。

 4、用所学写作方法写一片段。

 教学重点:

 1.“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坚毅的性格特征。

 2.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3.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难点:

 在辩论中正确认识“男子汉”形象,尤其要区分“男子汉”气质同义气、伟人的区别。能从辩论举例中认识“男子汉”阳刚而又平常的一面,从而正确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

 文中的男子汉实际上是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这本就是有争议的话题,用 辩论赛 的方式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在辩论中激发斗志,锻炼有针对性的发表观点能力。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能降低问题的难度,毕竟七年级的学生语文专业知识还比较欠缺,讨论有利于群策群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新闻链接的方式使本篇课文的现实针对性更鲜明,也更能激发同学们做个男子汉的愿望。联系生活让如何做男子汉具体化,有利于同学们在举例中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说说所崇拜的人分别是谁?(贝克汉姆、姚明、成龙、 关羽)看来同学们对这些人都很熟悉,有些学生甚至特别崇拜他们。他们似乎是一种男子汉形象的代表。是不是外表强悍就是男子汉呢?

 1.我们都崇拜男子汉,那崇拜他们的什么呢? 讨论男子汉所具备的性格特征。(明确:独立、坚强、勇敢等)

 2、说明成为男子汉的条件。 性别上:男性。 性格上:独立、坚强、勇敢等 指导学生从性别上,从性格上去理解。 是啊,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男子汉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位主人公符合男子汉的标准吗?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地浏览全文,然后告诉我,作者笔下的这位男子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并说出依据。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作批注。 。

 1、《我们家的男子汉》中我们指谁?男子汉又是谁?(简单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对象)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男子汉形象比较。我们都把黄继光、赖宁等称作男子汉,作者的外甥是小男孩,可作者为什么却称他为男子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完成) 分析“他对独立的要求”部分。 结合课文内容明确:他不让人搀手、要自己买东西。?体现“独立” 分析“他的眼泪”部分。 结合课文内容明确:他男儿有泪不轻弹,落泪方到动情时。-体现“刚强” 分析“他面对生活的挑战”。结合课文内容明确:?体现“勇敢、坚强。” 引申理解: 文章其他部分是否也是把他当作男子汉来写的呢? 总结 写法: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结合课文“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来理解。

 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在哪? 画出认为写得生动、风趣、幽默的语句。

 四、品味写作手法及技巧。

 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小男孩写得这么生动,让我们情不自禁的都喜欢上了他。大家一定很想学学作者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你所喜欢的作者写的精彩之处 ,并注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看来同学们喜欢的作者写得精彩之处很多,那么,这些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1.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2.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写。

 3.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五、体会--感悟 文中作者对待小男孩的言行给我们哪些启发?能用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吗?

 六、延伸--拓展

 1、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2、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哪些行为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行为呢? (幻灯展示) 大家看下列人物的行为是否属于男子汉的行为,你是否对男子汉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南京有一位叫汪侠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还连续两年参加高考。

 ★赖宁为了公共财产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

 ★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掏粪工人时传祥曾接受过的接见。

 ★清洁工人每天起早摸黑维护我们这个城市的卫生。 ? 学生谈看法,老师总结: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或女强人。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男子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

诗词不应该只重意轻韵,更要主张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含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元日》和《江雪》。《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江雪》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具体形象思维为其主要思维特点,学习还以近期目标为主,缺乏理性思考。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构想:

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元日》,理解故事内容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象画面说一说,体会意境美以及作者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长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景象,体会意境美。

 2.体会爱的温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念词语,导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

 照亮满意香味灰色抱着运载温暖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月光照射下的农村的景色美丽极了,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1-5自然段。

 3、我和妈妈伴着鸟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

 (巩固旧知识,导入新课。通过朗读,再次感受月色的美丽,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我和妈妈都倒过那些地方”

 2、指名反馈,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第七自然段)

 3、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4、教师出示句子,要学生自由读,说说体会。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加点字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和妈妈走过许多地方)

 (2)教师质疑为什么到溪岸是月光闪闪,而到果园就月影团团了呢?(指名反馈:月光照到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照到果园里,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一团的)

 (3)教师:是呀,我和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地方,`.我们除了可以从"走过"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

 (4)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要注意和阿妈是在乡村走月亮)

 5、拓展思维,如果你和妈妈在繁华的都市走月亮,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学生自由说一说)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在乡村走月亮和在繁华的都市走月亮就是截然不同的,现存的更多的是源自自然的美丽,乡村的月夜是那么柔和,那么静寂,而城市更多的是人工的装饰,繁华,热闹,真是歌各有千秋呀.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8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说月夜

 1、教师导:多美的月夜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多美的夜晚呀。

 2、知道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赞叹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美丽的乡村月夜说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月夜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呀,可是更令人难忘的是妈妈那双温暖的手,她拉着我走过每一个月夜,每一天。走过生命的点点滴滴。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2.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指名谈感受齐读齐读课题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éluǎnsúyuèsuìdùshuò鹅卵俗跃穗镀烁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介绍云南洱海。

 洱海,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那么课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是四次。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次(1-3)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4-5)是在小溪边。?第三次(6-7)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8-9)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生了解相关资料分自然段读自主分段指名汇报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2.比一比,组词语。

 淘(淘气)

 稼(庄稼)

 俗(习俗)

 稻(水稻)

 萄(葡萄)

 家(大家)

 谷(谷子)

 滔(滔滔不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4

 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

 (多媒体播放fls: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此间,配以优雅的音乐。)

 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

 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村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 作业

 小练笔: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小路 温馨

 溪边 快乐

 景美 情浓

 田埂 甜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7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尝试让孩子去总结、概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和你的小伙伴体会着读一读,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自读-小组)

 1.秋天月夜的美好。

 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师: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五、课后作业。积累描写景色的段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