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最后一课教案优质课_最后一课教案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学一年级教师语文教案范例三篇2.《麦哨》的教案3.能量从哪里来教案4.《卖油翁》公开课教案5.人物细节描写片段6.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

1.小学一年级教师语文教案范例三篇

2.《麦哨》的教案

3.能量从哪里来教案

4.《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5.人物细节描写片段

6.幼儿园大班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优质课_最后一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后记: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结合〈最后一课〉来讲。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来导入。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用联系时代背景,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

 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1、有一部**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

 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

 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同学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

 ⑴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⑵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⑶人称的恰当运用。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身对课文情感的掌握。

  五、探究与反思

 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同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同学小组充沛研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

 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同学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用景物的迭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示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干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身坚强的誓言。

 3、同学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质疑研讨。

 4、同学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以和自身的情感体验。

  六、作业设计

 1、誊写生字词。

 2、你的家乡留给你这样的印象?写一篇随笔,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具有的语言。

  突破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 读——悟——赏——拓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读一读 知内容

 自由快速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章。)(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共读文章,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下列问题。)

 (串联词:前面两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棒,连我也禁不住要一试身手了,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好不好?)

 (串联词:还剩下最后一部分,把读的机会留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是谁在对土地发出誓言?发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的习惯;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四、悟一悟 探主题

 (串联词:文章的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题。)

 思考: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掌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题的学习方法。)

  五、品一品 赏特色

 (串联词:内容和主题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赏析本文的语言。)

 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精彩?为什么?(友情提示:你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分析,然后合作解疑。)

  六、写一写 创佳作

 (串联词: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富有气势和感染力,是因为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写出那么秀丽的词句,你们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点动起你手中的笔吧,我期待着欣赏你笔下绽放的美丽花朵。)

 请同学们结合所给出的句式写话。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自创佳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写,然后小组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然后全体同学共评。)

  七、想一想 展视野

 (串联词:你们的作品写得都那么富有诗意,真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或爱国之情的诗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积累。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八、提供平台:

 (设计意图: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我们足下这辽阔而富饶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赏了端木蕻良匠心独运的作品,了解了那断永不能忘了的辛酸历史,同学们创作了那么多令人称道的作品……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请你动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业。

  十、布置作业:

 1、请你将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积累在积累本上。

 2、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与“九一八”相关的资料,编一份小报,来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教师语文教案范例三篇

#一年级# 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课文原文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2.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3、能正确回答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会用“别着急,谁给你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2、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彩虹》。

二、教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词:

现等已经失喝

含喷雾试橙

3、教读字音。

4、指名读,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

5、指导书写。

6、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7、理解词语:

“出现”、“消失”:借助挂图,联系实际比较词语进行理解。

“等”、“试”:联系上下文理解。

“喝”、“含”、“喷”:结合动作演示理解词语。

“已经”:先讲词义,然后再举例理解。

“雾”:看实物或图理解。

“橙”:借助颜色理解。

8、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抄写生字新词。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

2、边读句子边对照图画(或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句子边思考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1)什么时候,天边出现了什么?

(2)丁丁看见了,喊谁来看,爸爸看到彩虹了吗?丁丁怎么说?

(3)爸爸怎么说,怎么做的?

(4)丁丁看到爸爸造出了彩虹,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5)丁丁造出彩虹了吗?彩虹有几种颜色?

4、读课文,结合图画、演示,理解课文内容。

5、指导、训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指图或演示讲句子的意思。

2、边读课文,边指图(或演示),讲课文内容。

3、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仿写句子

别着急(爸爸)给你(造一条彩虹)。

别着急()给你()。

别着急()给你()。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讲讲句子的意思。

2、让学生讲讲课文的内容。

二、从读入手,理解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分段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思考: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雷雨过后,天边出现彩虹。

(2)看彩虹。

(3)爸爸造彩虹。

(4)丁丁造彩虹。

(5)丁丁造出了彩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想哪几个自然段之间联系比较紧密,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出现彩虹,看彩虹。)

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爸爸造彩虹。)

第四、五部分为一自然段。(丁丁造彩虹。)

5、朗读课文,读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之间的停顿。

三、巩固练习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读、背课文。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说说造彩虹的方法。

二、练习

1、第一题:读下面的字,组成词语,再选一个词写句子。

(1)板书习题:

彩()()—()。

忙()()—()。

见()()—()。

(2)领学生读字。

(3)引导学生组词、造句。

(4)评价。

2、第二题: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想想词语的意思。

(1)板书习题:

彩虹天边一道过后出现了雷雨

彩虹出来爸爸没有看见所以已经消失

(2)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3)想想怎样把这些词语排成句子。

(4)指导学生说句子。

(5)写句子,加标点。

3、第三题:把下面两部分句子适当地连起来,加上标点。

(1)板书习题:

雷雨过后我没看到彩虹

彩虹出来了我们来造一条彩虹

你别着急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彩虹消失了爸爸快来看彩虹

(2)读两边的分句,想想分句的意思。

(3)想想左边的句子和右边的哪个句子有联系,用线连起来。

(4)引导学生连线加标点。

三、作业

练习第五题: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把句子抄下来。

(1)爸爸彩虹出来了快来看啊

(2)爸爸让我也试一试吧

(3)啊又一条彩虹出现了

3.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两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3、读好第2自然段中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

 1、出示谜语:“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谜底是彩虹。

 2、你看,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3、你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4、请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彩虹?

 (二)引出第一自然段。

 预设一:这是海水中的彩虹,这是水雾中的彩虹,你看,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出示: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预设二:你在生活中观察得真仔细,出示: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请学生读句子

 2、学习“座”。

 (1)全班拼读。

 (2)这个“座”字,你有什么发现?

 (3)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美丽的图画,河面上架着一座(),草地上有(),出示房子,你能像刚刚那样试着说说这幅图吗?公园里有()。你看,它是量词,和“一”组成了数量词,一起来读读“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子”。

 (4)比较“座”和“坐”

 (5)座”和“坐”选词填空。

 3、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回句子中,谁来试试。(个别读、男生女生读、全班读)

 4、这座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

 二、揭示课题,认读生字。

 我们一起来学习《11、彩虹》

 1、板题、读题。

 2、指导生字“虹”。

 (1)读准字音。“虹”ong后鼻音。(开火车读、全班读“彩虹”)

 (2)见到“虹”字,你有什么发现?用加一加的方法:虫+工=虹。换一换的方法:江的三点水换成虫字旁的方法识记。

 (3)看到这个字,你有什么疑问?“虹”怎么是虫字旁?

 (4)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虫子旁: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5)其实古人和你们一样关注到了这一自然现象,写出了很多很有韵味的诗,拓展诗句: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文中的小姑娘“我”。

 “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同学们听一听。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次。

 3、现在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4、整体感知。

 “我”的这些奇思妙想是为了谁?

 “我”的这些奇思妙想是为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学习第2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为了爸爸的奇思妙想,出示第二自然段。

 (一)学习生字词。

 1、请你读一读。(一个学生)

 2、这里有一些生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浇花(“浇”还能组什么词,“浇水”)、提水、洒水、挑水。

 3、你有什么发现?这四个字都可以和水组成词语。

 4、你来连一连。

 5、再来读“高兴”。

 6、谁能用“高兴”说一句话。你真快乐呀。你好开心啊。

 7、我们学完了这个自然段的生字宝宝,这个自然段里面还有很多长句子,这个单元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练读长句子,请你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第2自然段有句话。

 (二)学习第1句。

 1、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我们先来读一下这个短语“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2、我听见你最后面的语气往上扬了,你为什么这样读啊?哪个同学像他这样读一读。

 3、“我”在问爸爸要他的水壶。

 谁来有礼貌地读一读?

 谁来甜美地读一读?

 谁来撒娇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2句。

 1、我问爸爸要了水壶之后,读。

 (相机出示: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请自由地朗读这一句,边读边圈出表示我的动作的词语。

 3、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合作读书。请你帮老师读一读动作的词语。

 (相机出示:提,生读,师读如果我提着它……)

 4、同桌合作读。个别读。

 5、从3个动作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先提再走最后洒,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多有顺序呀。

 6、师引读: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谁再来读一读,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男女生比赛读一下,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7、我真的在做这些事情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如果)

 我们可以用如果来说我们的奇思妙想。

 8、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3句话。

 1、我的这个奇思妙想其实就是为了“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引读)

 2、“你”指的是谁。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次。

 3、你觉得爸爸会高兴吗?为什么?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4、多么体贴懂事的小女孩,我们再来读一次。

 (五)小结。

 “我”真是个会想象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把第二自然段读一次。

 五、学习生字“那、到”。

 (一)观察“那、到”发现书写上的注意点。

 (二)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宽右窄。

 2、指导学生关注“到”:“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点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短竖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一点”

 3、展示评价。

 六、课堂小结。

 “我”是个体贴父母,关爱父母的小姑娘。她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咱们下节课接着看。

4.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教学反思

 《彩虹》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

 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5.小学一年级语文《彩虹》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彩虹》的第一课时,我还是用的集中识字的方法,按照以往的先带拼音读小老师领读,齐读,指名读,去拼音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检测,游戏检测等。整节课整体来说目标的达成还算可以,学生都能学会12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但就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乐实课堂来说,我觉得我做的还有欠缺,没有真正的体现乐,因为还有个别学生有游离课堂的现象,还没有真正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在检测的过程中,有个女生把“挑”和“提”弄混了,我也及时抓住了这一课堂生成,让学生来说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但由于当时学生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的纪律稍微有点乱,我没让学生来总结而是自己把要点说了出来,其实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说出来了,但我们都是被已有的讲课方式给固定住了,所以才会直接给学生讲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来说。还是我们老师心中没能时时刻刻装着学生,没能时时刻刻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我们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好,说的不完整,其实只要放手,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麦哨》的教案

#一年级# 导语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识字(二)7.木禾米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画写好“竹”字。

 教具:卡片,图,投影仪。

 学具: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已经学习过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同学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说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木禾米竹

 1.师分别出示,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借助图下拼音读准字音。

 (1)mù(2)hé(3)mǐ(4)zhú木禾米竹

 2.生观察字形,分别说说共有几笔,并用到了哪些笔画

 木共4笔,第二笔是竖,不是坚钩。

 禾共5笔,第一笔是“ノ”

 米共6笔,第一笔是“ヽ”第二笔是“ˊ”

 竹共6笔,第三笔不同分别是“丨和亅”

 3.小组内讨论:

 4.了解字义。

 师:木,就是树木的木,木是象形字,上有枝下有根。你还能用木来组成哪些词语?

 生:(木门、木头……)禾,就是禾苗,指庄稼小苗,你能用它组成哪些词?米、竹同上。

 5.指导读字音师范读,生练习读。

 (二)学习“木禾米竹”的写法。

 1.生观察生字卡片上生字书写的特点。

 生汇报,自由说。

 2.生模仿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每一笔的位置。

 师进行指导。

 如:竹两个撇的位置。米撇和捺的位置。

 三、巩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木门木工大米小米竹子

 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的都非常好,老师希望你能记住今天学过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五、板书

 7.木禾米竹mùhémǐzhú木禾米竹木门木工禾苗大米小米竹子

 六、作业

 1、书写本课4个生字一个一行

 2、用生字组词看谁的最多!

 3、要求:准确。

 七、自评

 教学内容:8.口耳目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口耳目舌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画写好“写”和“舌”。

 教具:卡片,图,投影仪。

 学具: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师出示汉字,看谁最快读准字音,并组词。口耳目舌早

 2.导入同学们学的真好,今天呀,又有几个新朋友特别想认识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口耳目舌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用哪说话,好你指一指你自己用哪说话。这叫做“口kǒu”,生借助拼音读用哪来听呢?指一指,出示字音和字,“耳ěr”生练习读,用哪看,“目mù”伸出舌头,出示“舌shé”

 2.师领读,生同桌互读

 3.生观察字形,说说,每个字共有几笔,并用到了哪些笔画。口共3笔目共5笔耳共6笔舌共6笔

 4.小组内讨论你如何来记住这些字形呢?自由说。如:口像人嘴耳字像耳朵目像人的眼睛竖起来

 5.了解字义你能用它们分别来组词吗?如:人口目光门口……

 (二)学习口耳目舌的写法

 1.生观字田字格里的生字,了解生字的特点。

 2.生互相说一说如:耳第二三笔是竖,要左短右长,最后一笔要长。舌第一笔ノ要写得平一些。

 三、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人口门口目光

 2.你在生活中哪还看到用到过这些字?

 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

 8.口耳目舌kǒuěrmùshé口耳目舌人口门口耳朵目光舌头

 六、作业:

 1、书写本课4个生字一个一行

 2、用生字组词看谁的最多!

 3要求:准确。

 七、自评

 教学内容:9.关心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字。学会偏旁“木字旁”和笔画“卧钩”

 2、会读3个词语。

 3、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了解“关心”“森林”“保护”等词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投影仪。

 学具:生字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都去哪旅游过呀?生自由说,我们去过的地方多美呀!大自然多美呀!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一起去关心大自然。出示课题――――关心大自然

 二、探究新知

 (一)读儿歌

 1.师:同学们,你平时见到过的大树是什么样的?树上都有什么呢?对!小鸟就生活在这些大树上,正是有了这些大树,它们才会生活得这么快乐。

 2.生结合图意,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儿歌,指名读,纠正,师范读,生同桌互读。

 3.了解词义:关心,保护,可与实际相联系理解。如:“爸爸妈妈关心我的学习”“我要保护小动物”利用图来理解森林

 (二)认识生字

 1.学习新笔画卧钩和木字旁

 2.生找一找和木字旁有关的生字林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都有木森比林多一个。

 3.心,关也是今天学习的生字,你怎样来记住它们。

 (三)学习写法

 1.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后,师范写,生了解笔顺。

 2.师进行指导如: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第4笔捺变成点心,第二笔卧钩森,上小下大

 三、巩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关心森林保护

 2.你还能用生字组成哪些词语

 四、小结同学们读的写的都很好,课下还要多练习。

 五、板书9.关心大自然关心森林关心森林

 六、作业:

 1、写生字一字一行

 2、把学会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3、要求:认真。

 七、自评

 教学内容:10.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9个字。学会偏旁“日字旁”

 2、会读7个词语。

 3、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

 教具:生字卡片,投影仪。

 学具:生字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田林森竹木米出生在不工回厂

 2.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跟小朋友们见面呢?瞧!它们来了。板书,10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探究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借助拼音,自己试读。

 2.师范读。生练习读。

 3.找出生字读准字音jīnmíngzhōngwǔ今明中午

 (二)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1、明是由日和月组成合体字,日是偏旁。

 2、师:一天中每天都有早晨、中午、傍晚,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说一说你每天早晨、中午、傍晚在家里都做什么?

 3、比较昨天、今天、明天、与早晨、中午、傍晚的区别。

 4、发:表示时间单位的还有1分钟,让学生说说有多长,两个小时,3个月,两年,帮学生了解时间。

 5、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呢?(小组讨论)。形近字比较(午一牛)鼓励学生动脑筋有不同的方法。

 (三)学习生字的写法。

 1.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占格。

 2.同桌说一说应注意的地方。如:明,左右结构,右半部“月”的撇中的口要扁长。

 3.生练习书写,师适时的指导。

 三、巩固拓展练习。

 1.读一读,昨天今天明天经常中午

 2.游戏,摘苹果找对生字与字音。

 3.你在生活中哪还见到过这些生字。

 四、小结你今天哪些收获?

 五、板书

 10.昨天今天明天jīnmíngzhōngwǔ今明中午今天明天中午上午

 六、作业

 1、生字一字一行

 2、把学会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3、要求:认真。

 七、自评

 教学内容:11.云儿见它让路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宝盖儿”

 2、会读5个词语。

 3、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培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

 教具:生字卡片,投影仪。

 学具:生字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最准确。

 2.导入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谁会猜谜语呀?同学自由说生猜。老师也有一个大家来试着猜一猜好吗?

 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生猜,师出示谜底板书fēng风生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

 (一)图文对照,认读字词

 1.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课文。

 2.指名读,师进行指导,同桌互读,并在图中找一找相应的事物。

 (二)了解意思

 1、大家已经知道了谜底,那么风来了、云、小树、禾苗、花会有什么变化?(小组内自由说)如:云被风吹散了小树被风吹得摇晃……通过讲述使学生大概了解了“让路、招手、弯腰、点头”的意思。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事物在风来了之后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三)学习生字的写法。

 1.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笔画长短所占位置等。

 2.试着在描红后忆写,师适时进行指导,并范写。

 如:儿,注意两笔间距离。

 它,“宀”写得长手,注意与丰的区别头,写好两个点,注意与兴的区别

 三、巩固拓展延伸。

 1.游戏老师还有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一种花儿真奇怪,又像轻纱又像烟,到了冬天开起来,飘飘荡荡在眼前,每年不留花,要想抓它抓不住,年年花开飘世界。太阳一出就不见.(雪)。(雾)

 2.游戏,摘苹果找对生字与字音。

 3.你在生活中哪还见到过这些生字。

 四、小结大家刚才都很动脑思考,看出大家都很聪明,希望回家后同学和家长也能互相猜一猜。

 五、板书11.云儿见它让路értāshǒutóu儿它手头

 六、作业:1、生字一字一行2、把学到的谜语讲给别人听并收集类似的谜语。3要求:认真。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板书:14angenging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出示卡片: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四、小结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篇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熟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2、巩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巩固拼读能力。

 教学准备:

 汉语拼音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拼音王国”游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复习声母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拼音王国的大门口。看,门口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呢?

 1、出示声母表,问:这都是什么朋友呀?

 2、声母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声母,看谁读得准确。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赛读

 3、有些声母朋友长得特别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认清楚?

 卡片出示:b—dp—qf—tq—ɡm—nz—zhc—chs—sh

 4、同位同学一起读,读得好就把卡片奖给他们。

 5、同学们读得还真清楚,那你能不能按顺序把声母背下来呢?

 同位互背、齐背

 三、复习韵母

 告别了声母朋友,让我们继续向前看望拼音王国里的其它朋友。

 1、出示韵母表,来读一读、认一认它们都是些什么朋友?

 2、韵母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学生练读

 3、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能按老师说的读准韵母。

 第一组读单韵母;第二组读复韵母;第三组读前鼻韵母;第四组读后鼻韵母;第五组读韵母表中的所有韵母。

 4、有些韵母朋友长得也特别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也认清楚呢?

 卡片出示:ɑi—ɑoɑo—ouui—iuen—enɡei—ieun—ünin—inɡ指名读、齐读

 5、韵母都认准确了,你能把它们按顺序背下来吗?自由背、指名背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王国里还有一群特殊的朋友,它们叫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表

 ⑴同位的互相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⑵指名同位赛读。⑶按顺序能读准确了,打乱顺序能读准确吗?

 出示小黑板,同位赛读、指名读

 ⑷按顺序指名背、齐背整体认读音节。

 2、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的眼快。

 找出下列音节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yuanciyinɡyueryueaqiwushiyanɡzhayeyunzhi指名到前面找,老师用“—”划出。

 五、综合练习

 1、出示草丛情境图,上面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草丛中来了好多小伙伴,你们能帮它们排成三队吗?比比谁的眼尖、手快。摘卡片举到头顶,领读两遍,并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

 2、读儿歌。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黑板出示)同位的互相拼拼读读,看是哪首歌?tàiyánɡdānɡkōnɡzhào,huāerduìwǒxiào,xiǎoniǎoshuōzǎozǎozǎo,nǐwèishénmebèishànɡxiǎoshūbāo?

 3、齐唱这首歌。

 4、把这首歌的内容画下来,比一比谁画的美。

 展示自己的画。

 板书:fùxí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能量从哪里来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麦哨》的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麦哨》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看录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反馈:

 ⑴ 有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给同学提一个醒。

 ⑵ 词语检查。指名读,齐读。

 应和 掠过 湖畔 衬衫 肚兜 晶莹 鹅黄 嫩绿 芽苞 初放 麦穗

 黑白 相间 裹脚 剥开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三、感悟课文

 1、课文录音范读。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2、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

 ① 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 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 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四、总结,谈感受

 1、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2、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3、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麦哨》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麦哨》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

 1、观看盛夏田园风光。

 2、说说感受。

 3、你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出示课题),理解:麦哨——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它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想知道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读后交流:

 ⑴ 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⑵ 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老师指导朗读。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谈感受

 1、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2、点名谈谈感受。

  五、欣赏田园诗篇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麦哨》的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同学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发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小朋友憨厚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俺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俺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俺应,让俺们一直沉溺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同学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掌握学习语言的实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同学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小朋友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同学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小朋友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小朋友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小朋友,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小朋友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小朋友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同学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掌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同学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俺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同学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俺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俺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俺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同学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俺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同学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小朋友,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同学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公开课教案布置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习步骤,如何让这四局部连贯成一个学习语言的整体,让同学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公开课教案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掌握哪一局部为重点,偏重于哪一局部的学习,需要根据同学的基础而定。如同学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同学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如同学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需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同学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同学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同学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布置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同学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布置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如布置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效果。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能量从哪里来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最后一课,前面几课我们认识了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实验探究对电能、磁能、机械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本课将学习这些不同能量形式之间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通过资料和已经学过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认知去理解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再参照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去理解和描述太阳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从而体会到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体验发电的过程,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并与小电动机建立起联系,尝试转动小电动机来模拟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发电机的发明是时代进步的转折点,人们开始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化成电能。

用哪些方法可以发电?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通过课前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完成表格,课中交流讨论电能的来源和转化问题。教师可适当渗透一点发电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环境问题,进而提倡使用更加环保的方式。

最后,让学生简单回顾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历程,试着说一说对能量的产生和转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能合理进行分工,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阅读资料并从中提取所需的信息;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用电器有一定的认识。一部分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甚至去过发电站相关场所参观学习过的,会知道得更多。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多种多样的能量,也会判断是哪种能量,为本课的研讨环节做了一定的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2.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3.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换,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

2.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科学态度目标

1. 乐于探索生活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2.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小电动机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资料卡、手摇发电机、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线、学习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微、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谈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多样的能量,能量无处不在。我们每天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也需要能量。维持我们各项活动的能量从哪里来?(食物)那食物中的能量又来自哪里呢?

二、探索

1. 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1)出示教科书第74页,通过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小组之间互相讨论。

提问: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给植物的?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图”,学生谈谈发现。

描述的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的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

(2)提问:那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类又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呢?太阳能在这个过程中又是怎样为我们提供能量的?

出示教科书第74页食物链图,学生参照箭头指向说一说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3)小结:太阳能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后,会以化学能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级一级流动。例如兔子吃草,兔子消化掉的那部分草的能量就被兔子储存起来了;狼吃兔子,狼消化了的那些食物能量就被狼储存起来了,没被消化的部分就由其他一些分解者来消化,生物自身也要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散失到环境中。能量消耗了自然就要补充,因此,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因此我们说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

2. 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1)太阳的能量不仅能提供给生物生存,还有其他的用途,我们来看资料卡,从资料中你发现无人驾驶飞机是靠什么飞行的?这其中能量又是怎么转换的?

那么不在高空的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用电器又是靠什么工作运行的呢?用电。

(2)请一位同学体验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

提问:发电机把什么能转化成电能了?(把动能转化成电能)

观察手摇发电机的内部结构,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像前一节课学过的小电动机)

那么我们手中的小电动机,它能发电吗?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3)各小组用转动小电动机轴的方式发电去点亮二极管,尝试过后发现二极管可以亮,但是一闪一闪的,不持久。能不能想办法使二极管亮的时间长一些或一直亮着?

学生思考方法,试着用想出来的方法试一试。(用棉线绕在轴上试一试)

(4)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它就是发电机了。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就能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化成电能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用小电动机发电的活动,体会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三、研讨

1. 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厂,发电厂都是用发电机发电的。那么发电厂用什么力量推动发电机转动呢?

学生小组之间将之前查好的资料、记录好的表格进行交流,认识发电站可以把风能、水能、煤储存的化学能、核能等转化成电能。(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资料。)

请小组派代表介绍一种,教师板书在班级记录大表中。

思考:多种能量转换方式中你认为哪些方式比较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提炼资料中不同发电厂能量的转化,体会到电能不是直接就有的,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一说你对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能量有多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电能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

四、拓展

课外可以去组装一辆太阳能驱动的小车,并测试一下。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教师做好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激发学生课后去动手实践制作太阳能小车的兴趣,去更进一步研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中的表格建议课前查阅资料时完成,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讲解与补充。

“电能的来源”一栏填写电能是从哪里输出的,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储存在电池里的电能,主要的电池种类有普通电池(干电池)、光电池;一种是由发电站输送的电能,主要的发电站类型有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热电厂(火力发电站)、核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等,利用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发电的发电站还比较少。

“转换的能量形式”一栏填写是哪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电能,这里的能量形式填写能量的来源即可,不写中间转换的过程。例如热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动能——电能,在这一栏中只写“化学能”。水力发电站利用水能发电,风力发电站利用风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能(也叫作“原子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地热能、潮汐能也是可以发电的。这多种形式的能量都能转换成电能,说明电能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来源

转换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光能

水力发电站

水能

风力发电站

风能

火力发电站(热电厂)

化学能

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能

核电站

核能

电能的来源和转化记录单

班级:姓名:

电能的来源

转换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人物细节描写片段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 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n 酌zhu? 杓sh?o

 遣qiǎn 颔h?n 睨n?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 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 .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 靠

 3 .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 (代词 )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 (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代 射箭也是 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代 葫芦

 5 .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 代 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 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 .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 .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 靠

 3 .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 (代词 )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 (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代 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代 葫芦

 5 .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 代 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 (第 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

 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 自负 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 -----暴躁

 对比 睨之

 人物 神态 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 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3、奶奶将右脚绷着,向鞋子口里溜进去,筋脉凸兀的手紧紧抓着门框,将左脚轻轻抬起,紧绷着的脚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里扎了扎,接着踩了几踩,让自己的脚更舒适些,满意地出门了。

4、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5、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6、小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

7、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8、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1. 场景细节描写。例如: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 服饰细节描写。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细节描写。例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句(2)属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 动作细节描写。例如: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

(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句(3)(4)中“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分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 心理细节描写。例如: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细节描写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文章中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的内在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 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让幼儿学会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内容,制作1幅教学挂图。

2、水笔、油画棒、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学习作品

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和诗歌的诗文及画面,弄清楚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内在情绪。

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如:教师问:你们都有家吗?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家”,你们仔细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谁的家,是怎样说的?

②接着教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1遍诗歌,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印象。

③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记忆诗歌。例如: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谁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谁的家?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

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为什么说,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绪,能正确地朗诵。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诗歌

这个层次可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意在进一步感受,理解诗歌,以及由诗歌引发的,通过多种途径去探寻相关事物的“家”。

(1)诗歌表演

通过动作形态、语言等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3)利用画报、电视等知识媒介物,寻找相关事物的“家”。

第三层次:迁移诗歌的经验

这个层次,主要通过另一种活动形式,把幼儿从诗歌中猁的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为第四层次的活动作准备。

可以取剪贴画的形式进行 。教师从一些废旧的画册上剪下图案,由幼儿自由选帖,添画,表现一幅“家”的图画。

第四层次:扩展想象,仿编诗歌“家”

这个层次重点让幼儿把获得的大量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请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谈谈每段诗句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幼儿讲讲,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

(3)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把想象的东西仿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教师可先示范,再请1名幼儿上来讲。

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分组自由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最后,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组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篇,以结束整个活动。

教学流程图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动手操作---创编诗歌

教学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来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活动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与传统的诗歌教学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利用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儿在仿编诗歌时都能注意与诗歌情调和谐,幼儿想象思维活跃,整个活动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积极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学习按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 乐意参与散文欣赏,能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1. 与散文内容匹配的课件。

2. 录制散文录音。

3. 表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牵牛花画面,讲述对画面的感受。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

1. 说说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她们好象在干什么。

2. 那是什么样的花呢?叶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3. 这种像喇叭花一样的是牵牛花,牵牛花好象在干什么?

4. 牵牛花可高兴了,又跳舞又吹喇叭,那么,谁听到了牵牛花的喇叭声呢?

二、欣赏散文。

1. 听散文录音一遍。

提问:说说谁听到了喇叭声。

2. 再次欣赏散文散文提问:花和草听到了喇叭声在干什么呢?

3. 分段欣赏柑橘幼儿讲述的情况,有选择的点击麦苗,豌豆花等画面,欣赏散文,并适时知道幼儿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4. 谁听到了喇叭声呢?听到后它做了什么?(麦苗)看得清麦苗吗?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白白的,看不清,白白的是雾,小朋友看见过雾么?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子的?(词汇:白茫茫)

5. 还有谁听到了喇叭声?(蘑菇)蘑菇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像~~~)

6. 有紫色的蔷薇花,它说我也听到了喇叭声。看看蔷薇在干什么?

蔷薇是怎么开的呀?请你用动作来表现蔷薇张开一片一片的花瓣。

7. 趴在哪里呀?是怎么趴的呢?请两个小朋友来合作表演豌豆花趴在竹篱笆上。

豌豆花趴在竹篱笆真快乐,小朋友想不想来表演呀?请赶快找一个小伙伴商量谁演豌豆花,谁演竹篱笆,合作的时候要互相配合,表现出快乐的神情。

8. 还有谁听到了牵牛花的喇叭声,它又在干什么?(睡莲)这些睡莲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呀?许多颜色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我也有一个好听的词—— 五彩的花瓣。

三、连续播放课件。完整欣赏散文。

教师:这些画面真美丽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吧。

为什么世界变得如此芬芳,如此美丽,因为有了牵牛花。

结合课件边欣赏散文,边表演。

四、听录音分角色表演。

五、仿编散文。

除了这些花,草听到了牵牛化的喇叭声,还有谁也听到了?他们四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

附散文《牵牛化》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住着一群牵牛花。

他们每人都有一个浅兰色的喇叭。

他们每人都有一件嫩绿色的衣服。

他们迎着早晨第一道阳光,吹起了喇叭。

全世界的花和草,听见了喇叭声,都快快起床了。

你看,绿油油的麦苗,拨开了白茫茫的舞。

圆圆的蘑菇撑开了美丽的小红伞。

紫色的蔷薇张开了一片片花瓣。

快乐的豌豆花爬上了比值的竹篱笆。

娇艳的睡莲张开了多彩的花冠。

于是,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芬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简单讲述故事大意,用"如果……就……"说话。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猜测。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熊嘟嘟及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猜测并表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幼儿用书、小熊头饰或布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

2、出示小熊玩具,向幼儿介绍故事主人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三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三个小动物都在想"如果……就……"

2、启发幼儿根据猜测故事线索提问:小熊、小老鼠、小蜗牛它们可能在想什么?

3、鼓励幼儿讲述故事大意,根据想象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4、指导幼儿用"如果……就……"说话。

5、指导幼儿看书,自由进行讲述。

三、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内容,了解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2、大部分幼儿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还需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含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小记者

记者是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他们借助各种媒体,编报道各个领域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

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在初设这一角色活动或幼儿对访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主编”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小记者”先汇报自己的“访对象”,“主编”帮助“小记者”设计“访”问题,使“小记者”明确“访”主题。为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访”。

开设“小记者”活动时,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拓宽其行动空间,除本班外还可到圆内各班及厨房、保健室、保管室、图书室等部门“访”,甚至还可请家长、社会个部门配合,让“小记者”的“访”范围扩展到社会……增进起对各行各业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访后,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报道”的条件,如:提供纸张、彩笔,让幼儿绘制“报刊”、提供大纸箱制作的“电视机”,让幼儿到“电视”里“报道”“新闻”等。下面列举一些“访报道”的道具材料。

“摄象机”:

利用玩具摄象机或用形似摄象机的洗涤剂瓶制作。

“记者行动专栏”:

在显眼的墙面设立“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报刊杂志”:

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以棕榈叶为载体,根据以往经验进行丰富的想象与发明,形成作品。

2、发展发明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棕榈叶(大、小)若干、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认识资料

1、看!桌上有什么?

2、讲讲棕榈叶像什么?

3、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二、教师简单讲解

1、每个小朋友可以自身选择整片叶子或散片叶子,可以编织,可以与橡皮泥组合,做出一种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比一比谁的手最灵巧,谁做的东西最漂亮。

2、提出要求

小朋友在制作时注意平安,别用树叶戳旁边的小朋友,动作要快,做好的可以放在展览台上。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介绍作品,进行讲评

1、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展览台上自身的作品,引导其他幼儿。

2、请幼儿把自身的作品介绍给幼儿园里其他的老师,没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继续。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 en in un 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 ang eng ing 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ì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 a”的口形,发“ 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 a”,再出示“ n”,“ a”和“ 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 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 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 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 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ì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ì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 a n 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孩子们是渴望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例如“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我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 风类玩具。

3、 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